top of page

孩子情緒大爆炸該怎麼辦?

  • treeotclinic
  • 1天前
  • 讀畢需時 4 分鐘

已更新:26分钟前

「老師,我的孩子動不動就生氣,常常都不知道他在氣什麼。」
「他常常會搶弟弟的玩具,但搶過來之後也沒有在玩。」
「他真的很常哭,他的哥哥、姐姐小時候都沒有這樣,不知道為什麼……」
「小晴很黏媽媽,只要媽媽一離開就會哭,吵著要找媽媽……」
「球球這陣子剛上幼兒園,上學前會哭著不要去學校,甚至晚上還會做惡夢。」

在育兒的路上,相信許多父母都曾經歷孩子的情緒爆炸,可能是生氣、憤怒、傷心或挫折,也讓父母經常感到束手無策,不知道如何安撫孩子,也覺得相當挫折與無助。

情緒調節是一個複雜的議題,孩子的情緒反應和他們的「大腦成熟度」、「情緒發展階段」、「語言表達能力」和「家庭環境」等相關,因此認識孩子的大腦發展以及了解情緒怎麼發生的,可以讓我們更加知道如何回應孩子的情緒,也提升父母在育兒時的自信心。


大腦發展與情緒的關聯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大腦結構中的杏仁核和前額葉的發展和他們的情緒調節能力息息相關。

  • 杏仁核(情緒腦)
杏仁核位於邊緣系統,是掌管情緒反應的中樞,與「恐懼、生氣、焦慮、警戒」等強烈情緒有關。這個區域在嬰幼兒時期相當活躍,當孩子感受到挫折、不舒服時,杏仁核會快速啟動,而產生「戰或逃」的反應,如哭鬧、尖叫、丟玩具等行為。

  • 前額葉皮質(理性腦)
與杏仁核相對的是前額葉皮質,這是掌管思考、判斷、自我控制的區域,此區域要到成年才會逐漸成熟。

孩子經常情緒大爆炸,而無法理性的溝通,是因為他們的前額葉皮質尚未發展成熟,其情緒行為反應多由杏仁核所掌控。因此,當情緒發生時,孩子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去調節情緒,控制自己的行為。
情緒產生的過程是無意識且自動化的,是為了讓我們因應不同的情境來保護自己免於危險,因此不會刻意避免孩子的情緒出現,而是當情緒出現時引導孩子練習「面對情緒」、「認識情緒」,並且「調節情緒」,在後天環境的引導下,孩子前額葉的發展也會慢慢成熟穩定!

情緒產生的過程是無意識且自動化的,是為了讓我們因應不同的情境來保護自己免於危險。當情緒出現時,引導孩子練習「面對情緒」、「認識情緒」,並且「調節情緒」。

理解孩子情緒背後的需求

理解孩子情緒行為產生的原因是非常重要的關鍵,情緒發生可能的原因有:
  • 無法表達或不知道怎麼說出感受。
  • 感到壓力、挫折、無法解決困難。
  • 感到害怕、擔心、沒有安全感。
  • 不被理解、被誤解、感到生氣。
  • 不被重視、尋求大人關注。
觀察孩子情緒發生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可以進一步協助孩子調節情緒,解決孩子面臨的困難。


我們該如何幫助孩子調節情緒

  • 情緒詞彙命名,練習辨識情緒
研究顯示,「命名情緒」可以讓過度活躍的杏仁核(情緒腦)切換到前額葉皮質(理性腦)運作,因此當孩子情緒出現時,可以先同理孩子的處境,並引導孩子說出感受。如:「你是不是覺得好難過?還是好生氣?」 (情緒詞彙命名)

若孩子的表達能力有限,也可以由大人說出孩子的感受,再詢問孩子是否如同大人所述,輔助孩子表達感受。平時,亦可透過情緒相關繪本、情緒詞彙卡片等工具,引導孩子辨識與命名情緒。

  • 連結情緒和事發原因
引導孩子將自己的感受和當下的事件作連結,如:「你是不是想繼續玩玩具,不想收玩具,所以好生氣?還是有什麼事情讓你覺得不舒服,可以和媽媽說嗎?」

因孩子的社會情緒發展尚未成熟,孩子對於事件的因果關係連結可能有限,因此在詢問孩子事件原因時,可以多舉例讓孩子選擇,協助孩子釐清情緒發生的原因。

  • 解決情緒需求,提升孩子問題解決能力
情緒經常來得又急又快,孩子可能會陷在情緒當中許久,需要大人陪伴他們練習讓自己慢慢冷靜下來。此時可以提供孩子安全可釋放情緒的空間,空間裡可以放一些孩子喜歡的物品,如絨毛娃娃、冷靜瓶、繪本、畫畫本等,也可播放輕音樂或孩子喜歡的兒歌,輔助孩子的情緒緩解下來。

在情緒出現後,引導孩子如何解決困難或需求非常重要,可以詢問孩子:「如果你想繼續玩玩具的話,我們可以一起討論還可以玩幾次。下次你可以跟媽媽說,我們會一起討論。」、或是「你看起來真的很難過,你希望媽媽怎麼幫助你呢?」

這些情緒經驗會被大腦儲存在事件記憶中,使孩子在下次面對同樣的事件時,能有更多不同的方式解決困難,一次一次的經驗累積下,孩子面對困境的彈性會逐漸增加,且情緒反應也將隨之下降許多。


ree
孩子的情緒調節能力並非與生俱有,也並非一蹴可幾,在大人的陪伴與理解下,相信孩子們都能更加認識自己!



撰文:楊芳茹 職能治療師
編輯:牛廣妤 職能治療師


©2021 by 小樹職能治療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