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應該是左撇子還是右撇子? -淺談大腦側化與慣用手建立
「老師,我的孩子玩玩具、拿湯匙、畫畫時,為什麼一下用左手拿、一下用右手拿呢?」 「我的孩子慣用手到底是左手,還是右手呢?」 「如果是左撇子需要改成右手嗎?」 在日常生活中你也遇到慣用手的相關問題嗎?這時我們該如何引導比較適合呢? 大腦側化功能...
3月11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新手爸媽常見的三個問題 -讓居家遊戲融入兒童發展練習
在療育的過程中,新手爸媽對於低齡孩子的發展常常充滿著擔心和疑問。 小樹整理了近期最常收到的三個問題: 「孩子現在還不會放手走、不會玩玩具,發展是不是比較慢?」 「1歲多的孩子怎麼常常在生氣,情緒不穩怎麼辦?」 「孩子拿到玩具都只用丟的,或是拿到玩具車時只會滑來滑去,玩法很單...
2024年7月15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我⋯⋯該怎麼跟孩子玩?
在社會處轉介的強制性親職教育輔導方案中,孩子可能認知能力較弱、或具自閉特質、或情緒障礙等等,有些家長不知道該怎麼跟孩子互動、不知道怎麼帶領他們、或是使用不適當的管教行為。 針對親職功能較弱的家長,如何增進親職功能? 家長該怎麼與認知功能較弱的孩子互動及引導技巧呢?...
2023年10月20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引導孩子建立行為規範—正向教養小練習
相信大部分的家長幾乎經歷過,跟孩子去公園玩而到了約定的回家時間,孩子卻耍賴哭鬧不肯乖乖回家;在便利商店明明已經說過不能再買糖果,孩子卻大發脾氣堅持要買,接著一哭二鬧三躺地;到了洗澡時間,孩子還想繼續玩玩具,於是浴室門口上演了一場親子大戰等等。這些情境對家長們來說應該再熟悉不...
2023年6月27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孩子總是分心坐不住,該怎麼辦?」-提升專注力的居家小撇步
「孩子每次玩玩具時,總會玩一下就換,玩具一個換過一個,每個都玩不久。」 「每次唸繪本都像毛毛蟲一樣動來動去,坐不住,想跑走。」 到宅治療時,常常聽到家長們提及孩子很容易分心,而在家中該怎麼做才能提升孩子的專注力呢? 我的孩子算專注力不足嗎?...
2023年5月12日讀畢需時 5 分鐘


在教養孩子之前,我們要先照顧好自己 -淺談親職壓力
每一個家庭在教養孩子的道路上,往往十分操心孩子的成長,擔心自己是不是給孩子的太少,害怕自己是否能勝任家長此角色的責任,尤其對於特殊需求幼兒的家長,所擔憂的事情是更複雜的。為了不要延誤孩子的發展,努力追著各式早期療育的相關課程,孩子每一步的成長固然都很重要,但家長們也不要忘記...
2023年3月19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今天幫寶寶按摩了嗎? -如何協助放鬆舒緩肌肉張力高之幼兒
許多臨床研究顯示,嬰兒按摩對於特殊需求兒童有許多益處,像是早產兒透過規律且溫柔和緩的撫觸、肢體按摩,結果發現早產兒的平均體重增加,且更有機會提前出院(約六天)。按摩也能幫助降低觸覺防禦,減少觸覺敏感之情形,亦可以幫助肌肉張力高之特殊需求幼兒肌肉張力正常化,放鬆肌肉增加關節活...
2023年1月11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應用「共同活動」與「決策樹」的概念於自閉症幼兒的學習—淺談丹佛早療模式II
於淺談「丹佛早療模式 I」的文章中提及,我們與自閉症幼兒需要先建立良好的關係,我們以「積極傾聽」的方式讓自閉症幼兒慢慢熟悉別人的存在,並讓幼兒開始模仿他人的行為,使他們開啟社會性的第一步。接著為了提升自閉症幼兒的能力,我們要設計幼兒的介入目標和活動。以丹佛早療模式重視「社會...
2022年12月12日讀畢需時 5 分鐘


我家有隻小暴龍!「到宅療育」讓治療融入生活
針對0~6歲發展遲緩、疑似發展遲緩及身心障礙的孩子,為把握6歲前的黃金治療期,多會進行早期療育。不過有些早療的孩子或家庭狀況並不方便到醫院進行治療,那...怎麼辦?可以考慮「到宅療育」,針對個別化居家需求進行治療。讓職能治療師為大家介紹到宅療育的特色吧。...
2022年11月11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我們家屬於哪一種教養風格呢?」
家庭為孩子最初成長的環境,家庭成員及家長是孩子適應社會、學習自立的第一位老師。 因此孩子的行為表現有時會與家長表現出一致的行為模式,所謂身教、言教顯得相當重要。且臨床研究也指出,「家庭教養風格與孩子的特質和行為之間是有關聯的」。 「我們家屬於哪一種教養風格呢?」...
2022年9月8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bottom of page